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4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5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9亿亩次;二化螟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水稻病毒病总体偏轻发生。
一、发生趋势
(一)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西南北部和东部、长江中下游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1亿亩次。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西南东部、江南中西部及沿江沿河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2亿亩次。
二化螟在江南单双季稻混栽区、安徽沿江稻区大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大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
三化螟、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其中,稻粉虱、水稻跗线螨在华南中部稻区呈上升趋势;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
(二)病害
水稻纹枯病在华南中西部、西南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
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主产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及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地区穗颈瘟偏重流行风险高;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
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长江中下游及沿江沿淮稻区存在偏重发生风险;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以南稻区总体偏轻发生,华南东部、西南南部、江南中部局部稻区存在中等发生风险;全国发生面积200万亩。
水稻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
二、预测依据
(一)钻蛀性害虫冬前基数高,常发性病害菌源充足
各地冬前调查二化螟平均亩残虫量,江南稻区湖南、江西、浙江为0.9万—1.1万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24%以上,其中,湘中南、环洞庭湖、赣北、赣中、浙南及沿海稻区局部达2万头以上;华南稻区广西、福建为2400—35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18%以上,其中,桂南、桂北、闽北局部超万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湖北、安徽、河南为2300—40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9%以上,其中,江汉平原南部、豫南、皖南以及沿江沿淮稻区局部达5000—1.7万头,具备翌年大发生虫源基数。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在常发区菌源多年积累,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菌源基础。
(二)水稻种植制度和栽培管理措施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南方大部稻区稻作类型、品种复杂,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机插秧、直播面积增长迅速,导致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桥梁田多,有利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害虫的辗转为害。水稻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为主,田间郁闭度高,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高留桩机收、秸秆还田等栽培模式推广普及,残留稻桩较高,有利于病害菌源积累和害虫越冬。
(三)水稻品种抗性区域间差异明显
全国各稻区主栽品种多为优质稻系列,品种抗性差异明显,不同区域均存在稻瘟病流行的风险。西南稻区,四川抗稻瘟病品种数量在70%以上,水稻品种多样化布局不利于稻瘟病流行,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群频率变化明显,部分主栽品种抗性减退,发生流行风险仍然存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江苏稻瘟病感病品种(南粳系列、华粳系列、金粳818、扬农稻1号、糯稻等)种植面积在60%以上,并且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复杂多样、致病力较强,小种类型演变快,与主栽品种适合度高,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东北稻区,黑龙江在40个水稻主产县份的41个田间监测圃对596个主栽品种进行抗病性监测结果,发病品种占53.4%,病情指数大于22的感病品种占13.4%;同时,利用分离自40个县份的稻瘟病菌对311个水稻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发病风险等级在“较高”以上的品种占67.9%。
(四)今冬明春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4年1—2月,我国华南、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有利于水稻病虫害越冬。2024年春季,水稻早稻主产区大部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多,对水稻螟虫等钻蛀性害虫的发育繁殖和发生为害无不利影响,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迁入以及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扩散流行。
TAGS:
稻瘟病 病虫害 水稻 食品安全 病毒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综合评审委员评审)结果公示涉及食品领域12项
下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制的《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